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大众网记者 韩志磊 滨州报道
滨州市有二十余年的对虾养殖历史,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品种占全国总量的1/4,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占全省的1/3,苗种环渤海市场占有率达到50%以上。全市对虾养殖面积80万亩,年产量13.7万吨,占全省总产量的55%以上,是“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”“中国渔盐之乡”“中国白对虾种都”。近年来,滨州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以组织实施“三品一标”(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)提升行动为抓手,聚力推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,全力打造“滨州对虾”品牌,助力滨州对虾产业发展。全市对虾类产品获批无公害农产品33个、绿色食品6个、有机农产品2个、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,“三品一标”认证覆盖率达到70%以上。
以创建工作为引领,提升产业标准
成立滨州盐田虾产业联盟,优化滨州市渔业协会职能,统筹推进“三品一标”认证及授权使用工作,建立完善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。优化申报程序,认定工作纳入惠企政策管理,积极推行“帮办代办”和“一网通办”,对虾获“三品”续证率达到100%。根据滨州对虾生产基地集中连片、区域生产方式统一的特点,创新推进成片区食品认证。沿海29万亩海水虾养殖获得无公害认定,27万亩生态盐田虾认证绿色食品,核心养殖区6.80万亩取得有机食品认证并获水产养殖行业黄金标准ASC认证;内陆博兴县3.8万亩对虾淡水养殖区集体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“博兴对虾”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,实现集中连片养殖区“三品一标”认定全覆盖。不断提升对虾生产的标准化水平,编制对虾养殖地方标准8项、全国团体标准2项、数字山东工程标准1项,涵盖对虾亲本培育、苗种繁育、淡水养殖、海水养殖、多茬养殖、虾贝混养及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,全流程完善对虾健康养殖标准体系,推动全市对虾养殖各环节规范化发展。
以绿色生态为重点,优化产品质量
示范推广多营养级海水梯度养殖模式40余万亩,发挥盐田虾大水面低密度养殖优势,全程不施用药物、激素等投入品,主动减少人为干预,产品抽检合格率100%,“人养虾卵,天养虾”的原生态养殖方法及虾-卤虫-晒盐一体化发展的多级利用模式,做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产品质量。该模式入选全国盐碱地水产养殖典型案例,我市生态渔业入选省十强产业“雁阵形”集群库。强化质量安全监管,年均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500余批次,15个渔业重点乡镇全部配备新一代水产品药残快检设备;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“四挂钩”并与渔业发展补助项目联动督导,强化“三品”质量监测和合格证开具督导,产地“三品”检测和销售带证率100%。2022年以来全市开具食用农产品(水产品)合格证10万余张,位居全省水产品开具数量第一位。从严监管“滨州对虾”“博兴对虾”、绿色食品、地理标志等各项标识使用,打造滨州市智慧渔业监管服务平台,让滨州对虾品牌标识及质量追溯凭证电子化,提升产品形象。
以品牌打造为依托,提升产品附加值
以“三品一标”优质对虾养殖和加工为抓手,持续加强品牌建设,打造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、全国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个。积极参加全国水博会、渔博会及“好品山东”优质水产品进内陆活动,推动优质对虾产品走出去;大力举办“滨州对虾节”“滨州水产博览会”等活动,让外地客商、资金引进来,进一步擦亮滨州对虾靓丽名片。大力推广线上+线下销售模式,拓展优质水产品销售渠道,绿色海水虾、有机盐田虾畅销阿里系、京东、抖音等电商平台的同时,在全市开展渔业“四进”(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酒店、进商超)活动,邀请餐饮协会、团餐企业、商超与水产企业开展洽谈合作,打造多渠道宣传推销格局。
以产业兴旺为目标,推动乡村振兴
持续开展“一县一品”渔业品牌打造,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,2022年创建省级渔业特色乡土产业名品村18个。依托对虾“三品一标”品牌创建推动产业发展,博兴县入选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、乔庄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,苍上村入选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,也使对虾养殖真正成为群众致富增收、乡村产业兴旺的黄金产业。